RESCUE

影片梗概

面對自然災難,拯救生命的工作是那樣的艱辛而又振奮人心,電影《救援》使觀衆産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幕後,本片攝制組緊隨一名加拿大海軍艦長,兩名飛行員和一名志願救援的技術人員,親眼目睹了他們正在做救援前的訓練准備工作。地震對海地的襲擊,釀成了本世紀最大的人道主義災難之一。來自世界各地的軍方與民間救援人員帶來了自己的救援設備,觀衆似乎也被帶進了海地並加入了他們的救援行列,與他們一道努力赈災。電影《救援》以其前所未有的規模和3D拍攝效果,充分展示了現實世界的災難以及人們對其作出緊急反應的一個全過程。

在《救援》開拍之際,我們有幸認識了本片中幾個主演人物,我們見證了他們在海、陸、空不同凡響的訓練, 同時也發現了他們個人背景、娛樂消遣和工作熱情的點點滴滴。

彼得•克雷恩指揮官是一位加拿大海軍驅逐艦(加拿大皇家海軍艦艇“阿薩巴斯康號”)艦長——對于一直在船上成長卻從未學過遊泳的職業海軍戰士來說,這是一項莫大光榮的任務。對于克雷恩來說,這種職業既讓他周遊了全世界,同時也維持了海洋的治安,保護了海岸線。在克雷恩看來,海軍的每一天都在進行一種冒險活動。

空軍上尉勞倫•羅斯,是美國空軍運輸機C-17環球霸王的一位年輕飛行員,她駕駛著噴氣式飛機在全世界執行過一系列的任務;駕駛巨型運輸機不僅使她實現了自己的兒時夢想,而且也讓她步入了自己父親和祖父的後塵。

史蒂文•赫柯林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混凝土工程承包商和志願消防員,他以建造遊泳池為生,但在應對國內外火災和和其它災難的過程中,他發現有一條新途徑可以施展自己在管理和操作混凝土與重型挖掘設備方面的才華和技能。

陸軍少校馬特•瓊克是內華達陸軍國民警衛隊“支努幹”(CH-47)直升機飛行員。為了做些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他離家參軍,義無反顧。現在他以獨特的技能去訓練別人如何操控巨型雙螺旋槳直升機,以及如何完成諸如水面和沙漠著陸以及在高海拔地區營救受傷的登山人員等等各種充滿挑戰性的任務。

2010年1月12日,世界各地都在廣播這樣一條新聞:一場強度達7.0級的地震襲擊了一個人口稠密的加勒比海島國海地。地震震動了海地首都太子港及周邊地區,造成超過二十五萬幢民宅和工商業建築物倒塌或嚴重損壞。這次地震傷亡的准確人數無人知曉。我們的快速反應救援隊員一呼百應、立即行動起來。許多身懷不同絕技的個人及其背後的多個組織(加拿大海軍和加拿大軍隊,美國海軍、空軍和空中國民警衛隊和非政府組織)集結起來成為全球緊急救災工作的一部分。電影《救援》將觀衆帶進災區,觀衆既可以從空中見證地震大規模的破壞程度,也可以從地面目睹國際救災人員與海地人民一起開展救災工作。

新聞廣播員的播音將救災工作進展的重要細節及時傳遞給人們;本片中的四個主角人物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經驗。栩栩如生的片段畫面展現了海地地震的本身:這次地震造成海地全島在1分鍾內平移了大約2米,釋放了大量的地震能量。

透過航拍, 觀衆可以看到太子港遭受地震破壞程度是何等的驚人—一眼望去,全是一片倒塌的混凝土廢墟。在地面上的拍攝, 一幕一幕的場景更是五花十色、扣人心弦: 絕望的幸存者們等待著乘坐擁擠不堪的渡輪離開本島,孩子們一路奔跑著去收集直升機投放的緊急飲用水,這些直升飛機都是從停靠在海面上加拿大海軍軍艦上起飛的。國際軍事運輸卡車沿著狹窄的瓶頸道路進入海地,一箱一箱的緊急救援物資堆放在擁擠的供應站;加拿大軍方救援人員在一座倒塌的建築物瓦礫廢墟中搜索幸存者;醫療人員在臨時搭建的醫院護理著傷員;在破爛的帳篷城,幸存者追趕著正在開來的滿載物資的卡車;撤離人員排著長隊等待登上一架前往加拿大的C-17軍用運輸機;海軍人員為孤兒搭建了多個避難所。

在災難降臨的混亂之中,救援隊員正在挽救生命,不斷給災民帶來希望: 他們肩負沈重的職責,但同時他們也擁有巨大的拯救和改變生命的力量。用美國空軍飛行員勞倫•羅斯上尉的話來說: “假如我在災難中受傷而且孤單無助,我也相信一定會有人來救我的。”談到海軍戰士的軍訓經曆時,加拿大海軍指揮官彼得•克雷恩發表了自己的高論:“……到海地這樣一個地方來幫忙,為災民提供食物和飲用水,給孤兒帶來未來的希望, 這是一筆很好的遺産,非常好的遺産。”